上市就破发!贾跃亭:7年花130亿造车玩了个寂寞



“下周回国”的贾跃亭这次终于能勇敢说出“回国”两个字了!

7月22日,命运多舛的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以下简称FF)终于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首日总市值达54亿美元。面对记者追问是否有计划回国,贾跃亭笑着回应:“必须的”。

言语和眉目间都透露出贾老板的久违喜悦与自信,毕竟有了这笔救命钱,FF终于可以继续讲它的“量产故事”。

而贾老板也通过资产重组,将所持FF全部股权转让,以偿还债务,虽然花了7年造车造了寂寞,但总算有望成为自由身。



01、上市就破发?

FF翻身这事并不简单,美国资本市场首先给FF一顿打击。

FF上市首日开盘报16.8美元,较发行价上涨22%,但在开盘45分钟后便破发,此后便一直维持在发行价(13.78美元/股)的水平,收盘仅微涨1.5%。







与此对应的是,来自华尔街的投资机构多数并不看好FF,Guidehouse Insights首席分析师 Sam Abuelsamid认为FF要取得成功仍然存在重大障碍,比如仅有一款FF91样车,距离量产仍有一段较长时间,市场竞争远比2017年FF 91发布时更加激烈……

尽管华尔街的分析师们总爱瞎说大实话,贾跃亭还是满怀斗志,在他看来,资金是量产的唯一障碍,如今登陆纳斯达克后算是解决了燃眉之急,募集资金超10亿美元。因此,FF91有望在12个月内实现量产。







根据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FF91目前已获得超过1.4万辆的订单,如果按照100万单车价格计算,交付完这批订单后,FF将获得4000亿的销售额,比特斯拉、蔚来的销售收入还诱人。

另据招股书预测,FF预计将在2022年售出2000辆车,2023年售出39000辆车,2024年售出113000辆车,2025年售出302000辆车,也就是说未来5年大约累计达到40万辆的量级。

显然,靠一台售价百万的FF 91难以实现年销十几万甚至数十万辆的目标,必须靠FF 81和FF 71这些相对亲民的产品来攻占市场。

其中,FF81 Futurist版将会在2023年第二季度推出,FF81普通版则在2023年第三季度推出;FF 71 Futurist版将会在2024年第四季度推出,FF 71普通版则在2025年第二季度推出。






根据时间节点,可以简单推算2023年前基本靠FF 91单打独斗塑造品牌形象,2023年-2024年靠40万-70万元的FF 81吸纳基础用户,等到2025年推出30万-40万元级别的FF 71, 走向普罗大众。

这样从高端拔高品牌调性,再用中高端产品大量收割用户的方法,能从特斯拉、蔚来身上找到成功的影子。但这已经是后两者十几年前和几年前已经在做的事情,对于尚未拥有一台量产车,尚未真正获得一张入场券的FF来说,一切显得晚了些。

同时还有糟糕的财务状况:根据其招股书显示FF自成立以来,已经累计投入资金超过20亿美元;2019年和2020年,其净亏损分别为1.42亿美元和1.47亿美元。

也难怪FF在资本市场表现并不惊艳,但又不可否认FF能站在纳斯达克上,已经是一个如获重生的新起点。尼采的名言”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非常适合送给贾老板和FF。


02、那些追随与信任贾跃亭的人

在过去几年里,贾跃亭的身上被贴上各种标签,诸如“贾会计”、“PPT造车之父”,不乏各种质疑声音。但即使如此,贾老板总能以个人魅力,吸引各路好友登上友谊的小船上一起造车。

首先是一群志向相投的前特斯拉高管和传统车企的人才。

与李斌、何小鹏、李想一样,贾跃亭都是在“触电”特斯拉后,萌芽了创造“下一个特斯拉”的梦想。不同的是,贾跃亭将目光放得更长远,2014年选择在美国加州成立了一家公司名为“LeTV ENV Inc.”电动车公司,同年更名为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来。







当时,贾跃亭从特斯拉高薪挖来了多名高管,包括曾经担任过特斯拉车辆和底盘开发主管尼克·桑普森(NickSampson),以及特斯拉前制造业务总监戴格·里克霍恩(Dag Reckhorn)、前人力资源总监艾伦·切里(Alan Cherry)、前采购总监汤姆·维斯纳(Tom Wessner)等,分别任职各个细分业务的副总裁。

之所以加入特斯拉,很大程度他们同样拥有一个颠覆传统甚至打败特斯拉的幻想,同样相信贾跃亭蓝图中关于汽车的“平台+内容+硬件+软件+应用”的生态系统。







作为研发高级副总裁、三大创始人之一的尼克·桑普森每逢公开场合就对媒体畅谈FF的美好愿意:“不同于传统汽车制造商,Faraday将拥有一个完全不同的赚钱方式。这家公司计划向电动车提供联网和自动驾驶服务。”

有了这些猛将以及硅谷、传统车企的人才的加入,FF很快描绘出了雏形。

2015年,FF在美国CES展览中展出形似蝙蝠的汽车模型,并且表示真车已经在测试中。

2016年,FF在美国的员工就超过了1000人。

2017年,FF在CES电子展发布首款车型FF91,据说36小时内便完成了64000个预订。

但出道即巅峰,在2016年-2017年期间,贾跃亭的乐视系和法拉第未来逐渐暴露弊端,比如后者在2016年底开始拖欠建筑公司、内饰供应商的款项,以及租金、电费、广告费等,惹上一桩一桩官司。

再到后来,建厂计划被迫搁浅,资金链断裂,大批高管纷纷离职,贾跃亭成为了“光杆司令”。

此时的法拉第未来已经半只脚踏进了鬼门关。






直到遇上恒大董事长许家印,FF再度回春。2018年6月,恒大集团以67.46亿港元入主FF,这个故事大致可以理解为:力求从房地产转型也不缺钱的许家印遇上满脑概念但穷困潦倒的贾跃亭,两人一拍即合。

许家印还立即亲自飞赴美国FF总部,亲自现场考察,于是有了以下这场经典名场面的照片。可惜两人都是逐利的生意人,牵手造车4个月左右,便因为控制权等原因翻脸。






如现在所见,恒大自此自立门户,通过买买买技术造车,一口气发布6款新车,立誓年销500万辆,即使依然没有任何一台车量产,市值还一度超越了蔚来。虽然表面上,许家印与贾跃亭各自造车,但实际上还存在藕断丝连的关系,因为恒大还持有FF20%股份。

截至FF上市首日收盘,恒大持有股份市值约为9亿美元,若按恒大最终向FF投入约8亿美元计算,恒大稳赚了1亿美元。同时,FF的上市还带动了恒大汽车的股价波动。

在告别了恒大后,FF沉寂了约2年时间,大家都以为它无以为继时,"白衣骑士"李书福和珠海市政府出现了。

2021年1月,有传珠海国资委将向FF投资20亿元,FF在珠海成立法法汽车(珠海)有限公司。此外,李书福也带着约为3000-4000万美元的小额投资意向,缓缓走来,并探讨由吉利与富士康的合资公司提供代工的可能性。






为什么在FF声誉败坏的情况下,珠海政府和李书福还要出手相救?对于珠海市而言,在新能源汽车大势下,投资新能源车企就如引入驱动当地经济高速发展的机器,与合肥造“新能源车之都”同理。

不过招股书公告显示,定投资FF的中国一线城市因外汇原因导致无法完成此次投资,这里所指的一线城市被多方确认正是珠海市。虽然最终没有入股FF,但如无意外珠海将会成为FF在中国的落脚点。

而对于李书福和吉利而言,与FF合作,意味着能在存在着技术支持和工程服务、代工等相互探索,比如让FF在日后加入到SEA浩瀚架构的大家庭等等,与吉利帮百度造车同理。

对于贾跃亭的帝国梦,财经作家吴晓波评论说:“这是一个扑朔迷离的创业故事,介乎梦想和骗局之间。谬误与真理一样,都需要时间来证明。”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会不断有人为FF和贾跃亭应援,或许是认可贾老板满脑子的想法,或许是欣赏炫酷的FF 91,总之就是站在了理想主义的一边。


03、必须回国的贾跃亭和FF

FF的造车梦始于美国,需践于中国。无论是特斯拉,还是蔚来、小鹏、理想都靠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逆袭和发迹,FF也不例外。

落到实处关键还是看产品力,以FF唯一发布过的一款新车FF 91来看,就算是3年前的作品,放到现在也不过时,或者说FF 91预示了一些现在常见的技术卖点。






从三电系统来看,FF91搭载三电机,最高达到1050马力(783千瓦),百公里加速2.39秒,并且配备有130kWh电池容量的动力电池组,在NEDC的测试标准下,最大续航里程可达700km。

从功能来看,FF 91提供和应用了按摩可平躺的后排座椅、双开门设计、无钥匙进入、自动泊车、自动驾驶等,还超前配备了一般品牌最近才装车量产的激光雷达。

但就算功能再丰富,一看100多万人民币的售价还是劝退了99.99%的人,光预定金就高达5万元。剩下的0.01%人正是FF的目标群体,FF要做的是从迈巴赫、法拉利、宾利等高奢品牌手中掠夺客户,颠覆传统。






试问这小部分人又有多少会认同不断被贬的FF品牌价值?又是否能帮助FF在这一两年造血,支撑起其市值?

主打大众化市场的FF 81和FF 71才是FF真正的救命稻草,FF 81预计在9月公布最新消息,FF 71依然处在云概念阶段,离量产还有一大段距离,而现时还没触及智能电动汽车的拐点。

何小鹏曾认为2023年将会是智能电动车的第一个拐点, 2025年中国一线城市的智能电动汽车的新车占比将会是60%,留给FF的时间并不多。同时市场、需求、技术一直在变化的状态,高端品牌也开始发力电动化智能化,竞品在暴增,消费者需求在增多,技术在迭代。

试问FF如何立于不败之地?试问FF 81和FF 71如何碾压特斯拉、蔚来?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对于贾跃亭来说,首要任务是通过所持有的FF全部股权向债权人偿还29.6亿美元的债务。即使7年花了百亿造车,到头来造了个寂寞,但至少能脱掉“跑路王”的帽子,以自由人的身份继续造车,已是他目前最理想的前半集结局。

推荐阅读